资讯> 市场分析

一个真正为行业人士认同的门都,是集群内不同厂家间能够有序竞合、同生共荣、错位竞争,一起打造多元优质产品的匠心之都、光耀之都。

来源:互联网 32189次浏览

十多年前,《南方周末》在一篇报道永康经济活力,同行之间激烈竞争的文章中,采访某个企业主为什么开发速度快,新产品上市时间短的话题时,该位采访对象说永康区域的市场嗅觉很强,遇到新产品觉得有市场机会时,就会买回样品分析拆解,照葫芦画瓢的来生产,不管多复杂的产品,只要用“金属制品解剖学”的方法来应对,就能快速学习,快速转化。

固然,在那样的历史时期,通过拿来主义,通过模仿借鉴,消化吸收,快速拿出产品,是很多企业不得不走的的一条捷径之路,在没有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之前,这样的路是诸多企业不得不践行的开端之路。

 

在产品基本雷同,内外同质化甚为严重,大家在都能同时量产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在获得浪潮经济规模红利的同时,便不得不共同品尝浪潮经济所带来的的低价苦果。

对于门行业来说,每一轮新品类亮相之后,价格战便开始成为困扰行业的老难题,贯穿该类产品整个发展衰落周期中,贯穿每个阶段。

2016年,笔者在《不折不扣的践行工匠精神、提升永康门业溢价竞争力、成就门都行业集群美誉度》这篇行业分析的序言中,曾有过如下描述:永康区域的工业技术实力积累虽然说不上特别雄厚尖端,但对于防盗门行业来说,无论是上游模具工装制造还是钣金成型加工技术,或者各种表面处理能力等,都是绰绰有余的。只要想做好产品,基本的技术能力是具备的,产业链的行业技术平台对每家企业都能提供相应资源支持。行业真正困惑的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批量做好,大家是否能长期坚持做好,生产的好产品最终能否卖出好价格,好产品能否给企业带来好利润,同行间能够和睦相处,能够展开规避低级价格战的高水准竞争的问题。

 

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的同时,在渠道上的竞争尤为激烈。一位在湖北做门配贸易的朋友给笔者讲过一个故事,他当时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共服务了六七十家地方小门企,并为他们长期提供一些门配。当时聚氨酯发泡胶的采购量较大,每个月都要从永康发几次货,每次胶水到货后,卸车入库前,都要安排员工检查并撕除胶水桶上的商标贴纸。因为是做贸易,为了规避用户直接打电话同胶水厂联系的可能,他全部使用了白牌包装,桶体上无任何印痕,合作的胶水厂也严格遵循约定,不粘贴任何标记物。但有一段时间,他突然发现,塑料包装桶的桶身上或包装桶底部,出现了另外一家胶水厂的标贴物,上边有商标和地址电话等。当时发现后甚感意外,立刻联系了合作供货商和包装桶上张贴的电话,但两个公司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都没贴过,怀疑是物流环节被人张贴的,但查无实证。打电话给物流,物流也说很无辜,不知道是谁干的,一看问不到结果,也没办法,只能每次到货后仔细检查一遍,发现有标贴当场撕掉了事。

 

另外一位在湖南做门业贸易批发的朋友也讲过类似的故事,他们会按照当地常见的尺寸做一些定尺规格的库存,防盗门和室内门都有做,根据销量会不定时批量订购一些。有一次,他把仓储的门发给当地一个乡镇代理商那里,代理商在用户家中安装门时,拆开包装,发现漏出了一份广告样本,还有一张白纸的价格表。在场一起帮忙的业主感到好奇,顺手拿起来看了看,结果看到了价格表上每平方的报价,因为是批发价,用户也不懂看配置,就觉得价格特别低。当场质问代理商怎么卖这么贵,你们出厂价这么低,赚一点就可以了,怎么这么暴利。代理商非常被动,想方设法解释,说价格表是另外一个厂的,产品也不一样,不能比的,用户怎么也不相信,说不是你们厂的,怎么放在包装里,后来没办法,代理商被迫折让部分利润,才把用户安抚好。代理商把这件事告诉做批发的那位朋友后,他们开始特别小心,每批次门到货时都抽查下,并告诫安装人员,拆包装时注意点,尤其是业主在场时,最好提前拆开看看,避免有其他厂的宣传物,因为防不胜防,有其他厂的资料或价格表及早收走,避免让用户看到造成误会。

 

最近两三年,在零售端,产品更新变化的速度非常快,某个款式短时间内可能畅销,过段时间就要换代,市场消费变化节奏非常之快。由于每个门企的资源是有限的,短时间内任何一家工厂凭一己之力无法做出那么多系列的产品,而恰好很多具备制造能力的门企销售能力偏弱。这时,有销售能力的门企就可以通过OEM的方式,让具备制造能力的厂家贴牌生产。

本来是双赢的好事,但很多时候合作的并不畅顺,某些厂家在OEM加工时,会在包装中夹带自己的宣传资料、或张贴自己代工厂的商标(当然不排除是车间操作人员粗心大意混淆误用的错误),更有甚者,会让销售人员循着代工品牌开设在市场的门店网络上门推销,告知经销商哪些产品是他们生产的,直接买的话可以便宜多少,鼓动代理商直接经销他们品牌的产品。某些OEM制造厂家在合作中,不遵守交期和价格约定,在自己销售能力不足需要订单时,可以让利接单,产量货期优先保障,在自有品牌销售得力时,制造能力便优先向自身倾斜,先保障自有渠道的订单,或者变相抬高价格,要求合作伙伴接受。

 

为什么门行业内销贸易型企业(非直接的代理商)很难做大,为什么OEM情况在行业不多见,很多厂家宁愿自己上马设备(同资金投入壁垒不高也有关系),重复投资,形成过剩产能,也不愿意互通有无,合作互惠。同行业整体商业氛围是强关联的,OME的厂家不能做到遵守契约规则,不能做到各安其位,

只赚取自己分内的利润。做好自己该做的, 不眼红上游 遵守规则约定,尊重并保守合作客户的商业秘密,不同客户的客户发生关联往来,避嫌避讳,不去挖角。按照合理价格和分工做好配套,不眼馋,不做短期频繁调价,不管贴牌厂家的终端价格如何,始终保持对商业规则、对商标品牌,对客户的专利产权的尊重和敬畏。那样,委外方和加工方都能各得其所,都能实现共赢。  

 

很多时候,白刃价格战是某些厂家主动发起的,这部分企业不愿意相信品牌的力量,不愿意在价值塑造和市场推广上下功夫,花成本,不愿意用一定的时间去沉淀做准备。一味的相信低价致胜,低价万能理论,未能尝试如何通过品牌定位差异、错位竞争的方式,用自己的独特产品定位、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的差异化去区隔细分市场,赢得对应目标客户群体的青睐。

所以,行业需要更多的门企在对门业文化、品牌文化,建筑装饰文化、家居生活文化、新生代群体的消费文化等做深入的了解,需要企业精准审时度势,围绕自己具备的资源和能力找到企业经营定位,找到自己的格局方向,围绕自己的竞争亮点打造软硬区隔。把自己擅长的优势版块持续做深做透,赢得特定的市场。

要知道,中国地大物博、土地辽阔、市场空间庞大,发展潜力巨大不是随便说说的。

不同的市场区域有特定的气候环境、人文风貌差异、特定建筑风格、对门业产品的材质,功能、配置都有特定要求。

不同的市场区域有特定的经济环境、建材消费习惯、门业产品购买趋向,对门业产品的品牌、档次、

价格都有不同选择。

不同的市场区域有不同类型的消费环境、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层次、习惯偏好、审美情趣,对门业产品的款式造型、工艺细节、服务方式都有不同关注点。

只有更多的企业从定价思路上,销售方式上有改变,行业才能减少价格战的根源,行业指导价才有意义,才能维系守护行业的底线,才能抑制并减少某些无序竞争。

当所谓的金属制品解剖不再是区域内的显学大家都开始尊重原创,怎样在借鉴的基础上,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知识产权真正得到尊重,大家都以赤裸裸的抄袭为耻,大家愿意互通有无,愿意各安其份尊重契约,愿意互惠合作,愿意承认知识产权在产品上的溢价。当大家都坚持价格底线和质量底线愿意在营销模式和价值塑造方式上下功夫,瞄准自己特定的目标客户和目标区域投入资源,就一定能为大门都添光加彩、行业就会真正形成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花满园

 

分享到:

相关阅读推荐

进入资讯频道

置顶